| Eng | 繁体 | 主办:青岛市道教协会 |   |
 
首 页
政策法规
道协动态
玄门论道
仙道贵生
玄门风范
青岛道观
史料艺术
公益慈善
视频音乐
 
 
  • 太清枫叶
  • 崂山云海
  • 海上名山第一
  • 独占鳌头
  • 崂山太清宫仪门
  • 崂山明霞洞
  •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
 
 
 
 
您的位置:首 页 > 史料知识 > 道教艺术
 
 
一团和气图赞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  姑射山人
    此图唤作“一团和气”,大明朝第八任皇帝宪宗朱见深所画。他少年遭遇“土木堡”之变后的一系列政治变故,可谓是命运多舛。也因此之故,他也称得上是大明朝一个略显另类的皇帝。他能书善画,是位堪与宋徽宗相媲美的帝王兼才子;他幼时迭遭政治惊吓,落下了口吃的毛病;他极端宠爱一个大他十九岁的宫女万贵妃,并对她的感情始终不渝;他在大明朝多数或残忍、或暴虐、或懒惰、或昏庸的帝王里面,勉强称得上是一个明君;他以德报怨,不计较景泰帝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,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;他以文人的方式而不是以帝王的方式,用一幅画来化解朝堂上百官的派系分裂,成功的为于谦等一批蒙冤的前朝功臣平反昭雪。而这幅作为政治道具的画,就是“一团和气”图了。
    他刚登基时,面对前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冤狱,和诬告陷害成风、朝臣各怀疑虑的混乱局面。他想尽快结束这种局面,先从为于谦等前朝老臣平反昭雪开始,却遭到了近半数朝臣的反对,导致朝臣的对立分裂更为加剧。这位才子皇帝并没有用乾纲独断的方式,而是连夜画了这幅画,并为之御制一团和气图赞: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,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,而惠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。法师居庐山,送客不过虎溪。一日,陶、陆二人访之,与语,道合,不觉送过虎溪,因相与大笑,世传为三笑图,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邪?试挥彩笔,题识其上:“嗟世人之有生,并戴天而履地。既均禀以同赋,何彼殊而此异?唯凿智以自私,外形骸而相忌。虽近在于一门,乃远同于四裔。伟哉达人,遐观高视;谈笑有仪,俯仰不愧。合三人以为一,达一心之无二。忘彼此之是非,蔼一团之和气。嗯!和以召和,明良其类。以此同事事必成,以此建功功备。岂无斯人,辅予盛治?披图以观,有概予志。聊援笔以写怀,庶几誉俗而励世。”
    可见此画盖取材于“虎溪三笑”的典故,画中之人乍看如同一人,实为三者。左侧着道冠者为陆修静,右侧着儒巾者则为陶渊明,中间一人不见面目,惟露光头,当为惠远法师无疑。三人各为儒、释、道教代表,整个画面布局精妙绝伦,一团和睦喜庆气氛。
    第二日早朝,宪宗帝将此图带上朝堂,展开来与众臣观摩,说明创作此图的良苦用心,大臣们观此图、读此赞,莫不唏嘘流涕,从此消除恩怨纷争,朝政趋于安定团结,皆赖此图之功也。
    然而,此图的功用却远没有结束,其后更成为三教合一的重要象征。而画面中的陆修静、陶渊明和惠远,也被看作成老子、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合体像。
    在佛教圣地少林寺的钟楼前,就有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明皇室朱载堉所立的《混元三教九流图赞》碑,刻有《混元三教九流图》,画面即是老子、孔子、释迦三圣合体像。该图便是朱载堉借鉴其曾祖成化帝的《一团和气图》所制。图赞中写到:“三教一体,九流一源;百家一理,万法一门。”体现了三教合流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。

 
 
 
 
 
 
青岛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Laoshan Taoism 鲁ICP备13020418号-2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鲁(2022)0000029
| 友情链接 | 免责声明 | 隐私政策 |